华体会官网沃尔夫斯堡赞助商

振兴农村题材电影的三个环节

信息来源:媒体公告 发布时间:2024-04-15 04:05:59


  曾几何时,农村题材电影是国产片的重要板块。据统计,在1949年到1966年生产的728部电影中,农村题材电影多达178部,占比近25%。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题材电影依然保持比较旺盛的发展势头,出现了《乡情》《月亮湾的笑声》《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青春祭》《芙蓉镇》《野山》《人生》《老井》等一大批优秀影片。不可否认,新世纪以来农村题材电影虽然也出现《泥鳅也是鱼》《图雅的婚事》《盲山》《百鸟朝凤》《我不是潘金莲》《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秀美人生》等优秀作品,但总体而言,仍是徘徊在低谷。除2010年前后的年产量为四五十部外,其余均为十几部,甚至几部。在媒介化进程不断加剧的今天,农村题材电影无疑是人们了解农村、宣传农村、振兴农村的重要方式,所以振兴农村题材电影意义重大。如何振兴呢?我认为必须在上游的创作、中游的制作和下游的播映三个环节同时发力。

  当下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内容虚假空洞、题材单一、人物形象干瘪同质,如此种种问题主要源于剧本。剧本是有字的生活,生活是无字的剧本。要想创作出高质量的农村题材剧本,创作者必须走进农村,深入生活,去触摸土地的脉动,去聆听村舍的犬叫鸡鸣,去看茅屋上的袅袅炊烟,去闻山野间的馥郁花香。总之,只有用“心”去体验,用“情”去感悟,才能既抓住农村的“形”,又把握住农村的“神”。而有些农村题材电影,只有农村的“形”,缺乏农村的“神”,因此也就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有“形”无“神”有两种表现:一是过于美化农村,把农村描写成风调雨顺的世外桃源和自由自在的人间天堂,美轮美奂,仿若仙境;二是过于丑化农村,把农村视为愚昧、落后、衰败、底层的代名词,贩卖凄惨,渲染焦虑。

  走进农村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作秀显摆。一定要积极拓宽农村题材电影的表现内容。脱贫攻坚值得书写,留守老幼要关注,民俗文化也应该加以弘扬,农村里的生活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传统与现实的冲突、物质与精神的龃龉、守家与离家的矛盾、法制与伦理的悖论、村民与干部的纠纷等等,都值得创作者去用心书写。

  走进农村,无论反映什么新变化,剖析什么新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塑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别林斯基说:“人是戏剧的主人公,在戏剧中,不是事件支配人,而是人支配事件。”这句话对于农村题材电影同样适用。我们大家可以发现,一些优秀农村题材电影虽然过去很多年,其具体情节可能有些模糊,但人物形象却依然留在脑海,比如《李双双》中的李双双、《月亮湾的笑声》中的江冒富、《红高粱》中的九儿、《美丽的大脚》中的张美丽等等。而有一些农村题材电影却使人物淹没在故事情节中,情节固然曲折多变,但人物扁平,显得概念化、符号化,这是所谓的“见事不见人”。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一定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揭示其情感的丰富性和性格的多面性,进而反映出当今农村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规律。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相统一”。相对于城市题材电影,农村题材电影观赏性弱、流量小,所以人们更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在市场化背景下,没办法摆脱商品属性的农村题材电影仅仅靠政府引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各公司企业能够积极推出优秀的农村题材电影。像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宁海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于2018年联合出品的《春天的马拉松》,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坏猴子(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于2020年联合出品的《我和我的家乡》,都获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很多导演对农村题材电影情有独钟,早有胡炳榴、赵焕章、王好为、谢晋、谢飞、张暖忻等,现有万玛才旦、郝杰、毕赣等。我们大家都希望有更多电影艺术工作者能够热情参加农村题材电影的拍摄制作,一同推动农村题材电影向前发展。

  在播映环节,城市影院无疑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加大农村电影放映力度也很重要。虽然农村放映的电影并不一定都是农村题材电影,但占中国人口总数高达36%的农村群体无疑是农村题材电影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98年,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和发改委就推出了“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农村每月每村至少放映一场电影,这个惠民举措深受欢迎,收效明显。网络发行重要,网络播映同样不可小视。各种直播平台、APP、网站,都是农村题材电影的重要播出平台。

  我们还应加强农村题材电影的宣传力度。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中影公司等部门在宁波,以“农民的节日,电影盛会”为主题创立了中国农民电影节,农民电影节上虽然放映的并不都是农村题材电影,却为农村题材电影做了很好的宣传。2010年,长春电影节设立了“金麦穗奖”,这是全国第一个专门为农村题材电影设立的奖项,旨在表彰做出成绩的农村题材电影工作者。这些电影节、电影奖项无疑都是在为农村题材电影摇旗呐喊,造势助威。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